上周六下午,西湖街道蠡河社区戏迷乐园,传出三弦琵琶轻拨漫弹的“登格里格登”。
舞台上,陈阿英唱起了锡剧《攀弓带 夫妻恩爱结同心》选段,吴侬软语间,尽是袅袅柔情。台下,乐师们盯着曲谱,脑袋跟着节奏微微晃动。观众席上,等待上场的戏迷们,不由自主地打起了拍子……
每周六,“戏”相逢。
“这样舒适的活动室,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。”76岁的陈阿英是戏迷乐园的创办人。上世纪50年代,在以绿、蓝、黑、灰为主的服装色调里,五颜六色的戏服,吸引了爱美的她。
夏天,上小学的陈阿英每天放学后就守在戏馆的后门口。“衣服太好看了,脸上的花面也好看!”小小的陈阿英,能痴痴看上许久。
村口的大喇叭,成了她的启蒙老师。“那个年代,听新闻、听戏,靠的就是大喇叭。我有空就端着板凳坐在大喇叭下面,一边听一边哼,学什么都快。”因为能歌善舞,长大后的陈阿英成了生产队的文艺宣传队队长。后来,公社文化站成立临时演出队,她又跟着到开河工地慰问演出。在一场场的慰问演出中,陈阿英认识了拉得一手好二胡的陈良知,两颗心走到了一起。
1976年,陈阿英成了当时礼河村附设中心小学幼儿班老师,后又担任礼河中心幼儿园副园长、园长,直到1999年退休。听说陈老师退休了,附近的戏迷们争相上门请她“出山”。村里为大家置办了1台音响、2只话筒,一支草根戏曲团就诞生了。
此后10多年里,这支草根戏曲团的活动场地先后搬了5次。“开始在村委院子里,后来拆迁,就到闲置的礼河影剧院。影剧院拆了,又搬到蠡河新苑小区的地下车库,再后来到楼层过道里。”陈阿英记得,夏夜里,地下车库的排练总有“啪啪”拍蚊子的伴奏。
2016年,蠡河社区新建文体活动中心。陈阿英夫妇俩向社区建议,开辟一个戏迷活动室:“要唱戏,其实在家也能唱;戏迷们更需要的,是一个有仪式感、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。”
没多久,蠡河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三楼,装修一新的戏迷乐园正式开放。灯光照明、专业音响、朱红帷幕……眼前所见,超出了陈阿英们的预期:“太好了,大家终于可以上台起范儿了!”
社区搭好台,百姓唱好戏。戏迷曹琴妹感慨不已,“刚开始上台,大家都战战兢兢,开口就抖;现在,大家一亮相就是范儿。”
台上,陈阿英婉转悠扬的唱腔宛若当年开河工地上的年轻姑娘;台下,陈良知的二胡拉得更带劲了。
采访手记
每一个个人小梦想的实现,圆满着全面小康的大梦想。陈阿英儿时的梦想,是穿着漂亮的戏服,在舞台上唱一段完整的《双推磨》。时隔近70年,舞台建在了“家门口”,她在台上唱起了幸福曲。
“家门口”的戏曲舞台,起范儿了!
责编: 蒋彩婷